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選單
:::

利益衝突迴避專區

    利益衝突迴避專區介紹

    依據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14 條第3條規定,設置本中心利益衝突迴避專區供如下採購案件、補助案件、交易案件之廠商身分及受補助對象揭露情形。

    • 監察院「五分鐘,懂利衝--申請補助真輕鬆」短片:https://reurl.cc/V8aO2A(點選觀看),內容分為三大單元:「第1關:我是不是關係人?」「第2關:補助資訊是公開的嗎?」「第3關:身分關係揭露表填了沒?」透過3關自我檢驗,讓關係人安心向機關申請補助減少違反利衝法情事發生。
    • 法務部廉政署-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案例彙編 https://www.aac.moj.gov.tw/6398/6548/6598/6602/953982/post  (點選下載)                                                                                                                                            

    利衝法第2條規定

    第一項 本法所稱公職人員,其範圍如下:

    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政府機關(構)、公營事業總、分支機構之首長、副首長、幕僚長、副幕僚長與該等職務之人。
    三、政務人員。
    四、各級公立學校、軍警院校、矯正學校校長、副校長;其設有附屬機構者,該機構之首長、副首長。
    五、各級民意機關之民意代表。
    六、代表政府或公股出任其出資、捐助之私法人之董事、監察人與該等職務之人。
    七、公法人之董事、監察人、首長、執行長與該等職務之人。
    八、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之董事長、執行長、秘書長與該等職務之人。
    九、法官、檢察官、戰時軍法官、行政執行官、司法事務官及檢察事務官。
    十、各級軍事機關(構)及部隊上校編階以上之主官、副主官。
    十一、其他各級政府機關(構)、公營事業機構、各級公立學校、軍警院校、矯正學校及附屬機構辦理工務、建築管理、城鄉計畫、政風、會計、審計、採購業務之主管人員。
    十二、其他職務性質特殊,經行政院會同主管府、院核定適用本法之人員。

    第二項 依法代理執行前項公職人員職務之人員,於執行該職務期間亦屬本法之公職人員。

    利衝法第3條規定:

    第一項 本法所定公職人員之關係人,其範圍如下:

    一、公職人員之配偶或共同生活之家屬。
    二、公職人員之二親等以內親屬。

    • 例:兒媳、女婿、兄嫂、弟媳、連襟、妯娌 

    三、公職人員或其配偶信託財產之受託人。但依法辦理強制信託時,不在此限。
    四、公職人員、第一款與第二款所列人員擔任負責人、董事、獨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相類似職務之營利事業、非營利之法人及非法人團體。但屬政府或公股指派、遴聘代表或由政府聘任者,不包括之。

    • 營利事業 例:公司、事務所、商行、包工業、農漁會等
    • 非營利法人:例基金會、體育協會、職業工會、警察之友會、氣象學會、樂團、私立學校、員工消費合作社等
    • 非法人團體:例宮廟、宗親會、同鄉會、婦女會、校友會、家長會、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管委會、守望相助隊、產銷班等

    五、經公職人員進用之機要人員。
    六、各級民意代表之助理。

    第二項 前項第六款所稱之助理指各級民意代表之公費助理、其加入助理工會之助理及其他受其指揮監督之助理。

     

    利衝法14條第1項規定:

    公職人員或其關係人,不得與公職人員服務或受其監督之機關團體為補助、買賣、租賃、承攬或其他具有對價之交易行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依政府採購法以公告程序或同法第一百零五條辦理之採購。
    二、依法令規定經由公平競爭方式,以公告程序辦理之採購、標售、標租或招標設定用益物權。
    三、基於法定身分依法令規定申請之補助;或對公職人員之關係人依法令規定以公開公平方式辦理之補助,或禁止其補助反不利於公共利益且經補助法令主管機關核定同意之補助。
    四、交易標的為公職人員服務或受其監督之機關團體所提供,並以公定價格交易。
    五、公營事業機構執行國家建設、公共政策或為公益用途申請承租、承購、委託經營、改良利用國有非公用不動產。
    六、一定金額以下之補助及交易。{指每筆新臺幣一萬元。同一年度(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同一補助或交易對象合計不逾新臺幣十萬元。}

    利衝法第14條第2項規定

    公職人員或其關係人與公職人員服務之機關團體或受其監督之機關團體為前項但書第一款至第三款補助或交易行為前,應主動於申請或投標文件內據實表明其身分關係;於補助或交易行為成立後,該機關團體應連同其身分關係主動公開之。但屬前項但書第三款基於法定身分依法令規定申請之補助者,不在此限。

    →未能履行揭露義務,恐依據利衝法第18條裁罰。(附件檔案:利衝法14條事前揭露表)

    利衝法第18條規定

    違反第14條第1項規定者,依下列規定處罰:

    一、交易或補助金額未達新臺幣十萬元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二、交易或補助金額新臺幣十萬元以上未達一百萬元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三、交易或補助金額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未達一千萬元者,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
    四、交易或補助金額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者,處新臺幣六百萬元以上該交易金額以下罰鍰。
    前項交易金額依契約所明定或可得確定之價格定之。但結算後之金額高於該價格者,依結算金額。

    違反第14條第2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宣導案例

    • 交易或補助行為禁止之違反

    宣導案例裝飾圖1

    • 身分關係揭露義務之違反

    宣導案例裝飾圖2

    :::
    ▲開啟 ▼關閉